Saturday, November 11, 2006

木子美现象在性面前,男女平等。木子美多次这样解释自己开放的性行为。正因为如此,许多女性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对她表示理解和肯定,包括著名性学家李银河。恰恰相反的是,男性却多数对她嗤之以鼻。

在对待木子美的态度上,男人之所以感到愤怒,是因为他们的权威受到挑战。木子美之所以迅速成名且备受争议,原因之一是她的日记不但大胆直白,还公开使用对方真实姓名。一方面,木子美公开性爱对象姓名也有其社会积极性的一面,她打破了一部分人的阴暗心理,也就是那种表面正义、实际上男盗女娼的遮遮掩掩的男女关系,对于某种社会关系会产生冲击。

但另一方面,性爱是一种双方自愿的隐私行为,虽然没有书面合同,但是具有约定俗成的契约关系。这种不顾别人需要和感受,单方面随意公开的的行为,将引发个人信任危机。如果这种行为扩展开来,也会对社会中契约和合作关系造成不良的影响。“木子美现象是一种时尚文化”。木子美通过写“性”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已非创举,她之所以再次成为焦点,只是因为她更加直白,没有文学包装,并利用了网络媒体,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。她的“实名制”也满足了一定人群的窥私欲。 @@@

“芙蓉姐姐”愿意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于网络、出现于公众的视野,实在是她个人的事和正当的权利。这种权利之存在和张扬,只要不对他人造成侵害,就有其合法性;这种权利的存在并不以别人的宽容为前提,别人宽容,她会存在得更好;别人不宽容,也并不必然预示着她要丧失这样的权利。以社会的“宽容”来评析“芙蓉姐姐”的“蹿红”,显然不能穷其内因——如果仅仅是宽容,只是表明允许她的存在;而她竟然“红”得一塌糊涂,说明“看客”在宽容之外,更是有意无意地助了一声威,添了一把柴。” 这是《新京报》对最近很红的芙蓉姐姐事件的评论。无所谓用什么手法,每个人或事存在就有其合理性,任何人都无法裁决别人的权利。
就像现在超级女生很火,媒体上就会出现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,在民间有人会因为这个节目学美国的节目而瞧不起,不看,也有人会很喜欢。所以不喜欢就不要去看,不要去关注,就很宽容的让它在那里呆着。这样也会让网络减轻压力,不会承担那么多攻击性的言语。 @@@
我的看法是。。。先说《电车男》,这部日剧反映的是现今社会的另一个生活空间。故事的过程与结局都蛮童话的,感觉就像:“从此以后,王子与公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。。。”当然,剧里的男主角没有王子般有俊俏的脸孔,美丽的生活背景,我这里指的是它“完美”的结局。当我们回归现实,或许真的有这样的故事结局发生在那个空间,但是往往我们看见的却是欺骗、拐带、离家出走等等,或许这是“新闻议题”对我的影响吧。但站在保守父母的思想来看这部剧的话,对他们来说这不就等于让他们的孩子多点上网交友,陶醉在里头,不幸的话由谁来负这个责任呢?而且可能会让那些相同处境的人多了一分希望呢,所以。。。大家想想这样的问题吧~而“木子美”与“芙蓉姐姐”这样的现象,很明显就是要挑战这个社会所谓应有的“思想”及社会的“认为”。#你就硬要给我们一套你认为的想法嘛,我就偏要与你来个“与众不同!”# 这就是我个人的想法了。。。

No comments: